11月3日,校長孫啟友帶隊赴淄川博物館、渭頭河大缸博物館和古窯發掘現場、三順博物館進行淄博窯古陶瓷實地考察調研。淄博窯古陶瓷研究院院長張光明,美術系部分師生參與了本次考察調研活動。
淄川博物館有三個主體展室,五個專題展室,遠古文明、唐宋盛事、明清古韻三個板塊,共展出1000余件,考察人員詳細了解了淄川陶瓷從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等新石器時代做陶材料及器物造型;原始瓷器的出現與發展;寨里窯、磁村窯等典型窯口的代表器物及藝術特點。

渭頭河古窯是我國北方現存唯一一處制瓷工藝流程清晰、完整反映陶瓷生產過程的重要遺址,有著鮮明的民窯文化特征,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察人員在館長的帶領下置身古窯址感受制瓷工藝中的碾料——淘——沉淀——練泥——制作——燒制等流程,了解饅頭窯的燒制原料及工藝,感受中國大缸文化的魅力。

三順博物館坐落于龍泉鎮圈子村,屬于民俗博物館,館內設有民俗陶瓷和農耕生活民俗兩部分,約有藏品500余件。瓶、罐、盤、壺、燈、枕等民俗陶瓷產于民、用于民,其中用當地“土青花”描繪魚紋圖案的青花大魚盤最為典型,其夸張瀟灑的畫風、流暢生動的民窯特征給考察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考察對了解淄博窯古陶瓷,加強與地方合作交流,促進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將起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