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演出經歷多次修改磨煉,為人文學院師生開展了一堂生動的情境式教學,既是一次生動深刻的師德教育活動,又是一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黨課,觸及靈魂、震撼人心。
11月9日晚7點,學校人文學院在學術報告廳再次傾情演出話劇《情灑沂蒙》。黨委書記于軍、副校長周巧玲、焦玉利及人文學院師生400余人觀看演出。

演李振華,從教一生情,甘為孺子牛。《情灑沂蒙》話劇講述了年僅17歲的李振華響應黨中央“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告別故鄉南京,來到沂蒙革命老區沂源縣支援教育,克服重重困難,放棄轉行、提拔、回城的照顧,一干就是68年的故事。為了山區教育,他無怨無悔、默默耕耘,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大山深處的孩子,為改變山區教育面貌傾盡全力。他教過的學生上萬名,成才的孩子不計其數。他從工作的第一個月起就拿出工資的四分之一資助貧困生,60多年共捐獻96.2萬余元,資助貧困學生2000余名。退休后又將大半生積蓄和國務院特殊津貼獻出,在工作過的學校建立了三個基金會。


學李振華,耕耘心靈無限美,灑向人間都是愛。李振華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務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對教育事業無私的愛,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觀、價值觀,詮釋了一名人民教師光榮而神圣的使命。他用68年的實踐和心血鑄就了“許身孺子甘為牛,赤心奉教終不悔”的“振華精神”。從李振華的事跡中,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牢記宗旨、心系百姓的優良政治品格;學習他腳踏實地、一心向教、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境界;學習他愛生如子、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高尚道德情操;學習他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刻苦鉆研、追求卓越的不懈進取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這些美好且高尚的精神品德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這種溫暖與力量也將融進我們的生活中,感染到每一個人。
做李振華,求知求真,尚善尚美。一棵樹搖起一群樹,一朵云推動一片云,一顆靈魂喚醒無數年輕的靈魂,予以知識,教以成長。人文學院立足學校師范辦學特色,秉承守正創新、聚力奮進的淄師精神,德育為首,“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德師風教育常抓不懈,通過話劇《情灑沂蒙》展演,引領學生成長,做跟黨走、讓黨放心的新時代好青年,激勵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演出結束后,學校領導對演職人員進行了親切慰問和交流指導,對演出進行了充分肯定并合影留念。于軍書記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演李振華、學李振華、做李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