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220所高校、理科239所高校遭遇“零投檔”,8.7萬個招生計劃僅投出3萬人……今年專科(高職)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的慘淡,讓人想起去年專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時的情景:約8萬個招生計劃投出不到3萬人。
“但是今年專科兩個批次合起來了,生源下降了5萬人,落空的計劃還是那么多,這比去年更可怕。”一位高職院校招生負責人說。
本科高校專科也現“零投檔”
門檻降低到180分了還被“零投檔”,都是哪些學校如此“尷尬”?
記者統計發現,文科220所遭遇“零投檔”的院校中,有民辦高職46所,獨立學院1所,其余是公辦高校,以公辦高職為主,還意外地出現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專科計劃。理科239所遭遇“零投檔”的院校中,有民辦高職41所,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專業計劃6所,獨立學院1所,180余所公辦高職,還有8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專科計劃。
在專科批次投檔中,以往處在專科一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專科計劃,一般優先受到考生青睞,此次該類學校計劃也遭遇“零投檔”,如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寧德師范學院、湖南工業大學等,可見“零投檔”危機已經全面滲透到專科(高職)批次的各個高校類型中。
在此次的“零投檔”院校中,公辦高職約占八成。這些學校多是位于省外的職業學院,其中師范類院校是“零投檔”大戶,如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師范學院、集寧師范學院、寧德師范學院、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其次,醫學類院校在“零投檔”公辦高職中也占有較大比重,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均屬此類。
省內的100余個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中,雖然僅有29所完全“吃飽”,但投檔情況要遠遠好于省外。遭遇“零投檔”的省內院校共有6所,分別為棗莊學院、濰坊職業學院、德州科技職業學院、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這些院校“零投檔”專業均為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批次合并讓“熱的更熱,冷的更冷”
8.7萬個招生計劃,為啥僅投出3萬多人,甚至文理科各200多所高校無人問津?這意味著,180分線上考生生源已經低于招生計劃數了嗎?
“并不是這樣。”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招辦副主任王平安分析,“這意味著專科批次二合一的調整,既給考生增加了選擇學校和專業的空間,又加劇了專科(高職)批次高校之間的競爭,讓熱門學校更熱門,冷門學校更冷門。”
王平安分析,專科兩個批次合并后,考生在第一志愿報考時仍會優先選擇公辦普通高校的專科計劃,以及熱點高職的專科計劃,分數線從近500分直降為180分,生源空間瞬間拉大,這就必將加劇熱點院校的競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填報了熱點院校卻超過了計劃數,未能被投檔。”
“冷的更冷”則體現在,文理科零投檔院校的數量,今年較往年進一步擴大。去年,專科一批一志愿零投檔院校數量為40余所,專科二批一志愿零投檔院校文理科各為100余所,專一和專二中還有部分重合;今年專科第一志愿投出后,即有文科143所、理科140所院校遭遇零投檔。今年專科第一次征集志愿,“零投檔”院校數量上升到文理科各200多所,且蔓延至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專科計劃。
有學校停掉非優勢專業
專科第一次征集志愿的近6萬個計劃落空,面臨的生源空間更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到生源危機沖擊的民辦高職已在積極應對,調整發展方向。
部分近年來需要通過征集志愿才能吃飽,甚至靠征集志愿也吃不飽的高校,開始考慮調整招生計劃投放方向,砍掉發展后勁不足的專業。
青島恒星職業技術學院在專科的前兩次投檔中,均沒有投滿,該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連遭兩次“零投檔”。該校招生處兼信息處處長趙晶晶表示,該校已經意識到山東生源下降的情況,從2009年開始把越來越多的招生計劃投放到省外。另外,停掉了沒有專業優勢的城市熱能等專業,控制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的招生計劃。
山東職業學院招辦主任張少飛認為,生源下降,對高校而言,這種招生危機已經從以往民辦高職擴展到公辦高職,甚至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專科計劃,對考生而言則是更大范圍的報考選擇。面對這種“市場選擇”,高職只能在發展中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