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人文科學系全體黨員和干部前往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淄博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王漁洋紀念館開展廉政主題教育活動。


王士禛(1634年—1711年),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山東新城縣人(今桓臺),清初杰出詩人、文學家,累官至刑部尚書。在清初政壇富有很高的政治聲望,并以清廉的形象及優良的家風著稱于世。王漁洋紀念館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新城鎮,是為紀念清代刑部尚書、一代詩宗王漁洋而建立,包括王士禛紀念館、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忠勤祠等部分,始建于1588年,被列為“國家4A級旅游區”、“山東省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淄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體人員認真參觀了忠勤祠、王士禛紀念館等,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和珍貴的實物、圖片資料的細致介紹,詳細了解了王氏家族史及王氏名門望族經久不衰背后蘊藏的治世治學治家的理念。對于王漁洋畢生踐行的為官準則,及其家族立家訓、樹家風,代代相傳,廉潔自律的傳統有了深入的認識。他的一些思想、名言警句至今仍具有先進性,王氏家訓和《手鏡》倡導的“清慎勤”,依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借鑒學習。
通過此次活動,大家接受了一次廉潔勤政及家風家規家訓傳承教育,對于明清時期的廉政文化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大家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廉政自律意識,把“清慎勤”作為日后工作和生活的自律要求,借鑒王氏家族的好家風、好家訓,立足本職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大力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系部氛圍和校園風氣,以實際行動助力廉政建設。